中商情報網訊:模具被稱為“工業之母”,是對原資料停止加工,賦予原資料以完好構型和準確尺寸的加工工具,主要用于高效、大批量消費工業產品中的有關零部件。隨著現代化工業的開展,模具已普遍應用于建筑、交通、汽車、能源、消費電子等范疇。依據加工成型辦法的不同,模具可分為沖壓模具、壓鑄模具、鍛造模具、鑄造模具、擠壓模具以及其他模具。
一、中國模具制造行業市場現狀
近年來,由于中國工業化水平不時進步,中國曾經成為世界模具制造大國和模具貿易大國。模具行業與諸多行業關聯性高、觸及面廣,下游市場的不時開展也帶動我國模具行業快速開展。特別是隨著全球制造業向中國轉移,驅動我國制造業晉級,也將給模具行業帶來新的增長機遇。2016年中國模具行業市場范圍達2731.07億元,因受疫情影響,2020年中國模具行業市場范圍有所降落,其市場范圍為2766.12億元。估計2021年中國模具行業市場范圍將有所上升,將到達3028.33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討院整理
就中國模具行業市場產量來看,2019年中國模具行業產量為2425.11萬套,估計2021年中國模具行業產量將到達2406.80萬套。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討院整理
二、中國模具制造行業開展趨向
(一)搶先企業市場份額提升,行業集中度逐漸進步
目前模具制造行業以中小企業為主,數量眾多,但行業集中度較低。隨著汽車輕量化、消費電子、軌道交通等高端下游應用需求的持續增長,行業內搶先企業在深耕現有客戶的同時加大研發投入,加快消費線自動化晉級,提升新品開發程度,不時加強多規格、全產線的一站式配套效勞,從而占領新增市場份額,而工藝程度低、技術開發才能弱、效勞才能差的小企業將逐漸被淘汰,市場資源向行業內優勢企業逐漸集中。
(二)國內低端市場相對飽和,中高端市場國產化步伐加快
與國際搶先企業相比,國內模具制造企業數量眾多,但多數企業由于設備程度和研發投入有限,以消費低端產品為主,種類相對單一,較難滿足不時晉級的下游市場需求。近年來,局部國內搶先的模具制造企業,經過引進國外先進的消費設備和技術,同時增強自主技術研發和消費工藝創新,提升產線的自動化程度,進步產品精度和穩定性,在中高端市場與國際廠商停止全方位競爭,不時完成中高端產品的進口替代。
(三)消費制造向自動化、智能化方向開展,消費效率極大進步
隨著CAD/CAE/CAM一體化技術、三維設計技術等信息管理技術在機械制造行業的深度運用及物聯網技術的開展,模具制造行業將來將在消費及設計過程中提升新技術交融才能和軟硬件一體化才能,推進消費制造向自動化、智能化的方向開展,從而進步模具加工效率和制造精度。在現有技術程度與制造才能的根底上,模具制造行業正逐漸經過通訊技術、大數據及物聯網技術的綜合集成應用,完成高效化、自動化及智能化的晉級,全面提升產品設計才能、消費過程控制才能。
(四)快速響應市場需求,提升定制化研發設計才能,成為競爭的重要要素
模具制造產品通常是面向客戶實踐需求而展開的定制化消費。近年來,隨著光伏、風電、汽車輕量化、消費電子等下游應用范疇的擴展,產品更新速度不時加快,模具制造行業作為上游范疇理應深入了解產品特性和客戶需求,參與客戶初始研發,縮短研發周期,加快消費和效勞響應速度,進步產品的質量穩定性。面向客戶和市場需求,展開同步研發設計、消費制造的才能逐步成為權衡企業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指標。
更多材料請參考中商產業研討院發布的《中國模具制造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時機研討報告》,同時中商產業研討院還提業大數據、產業情報、產業研討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十四五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效勞。